子宫腺肌症影响怀孕吗?

2025/8/4 13:46:48      点击:
   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良性疾病,多见于30-50岁经产妇,育龄期女性患病率约6%-20%。该病通过改变子宫解剖结构、影响内膜容受性及子宫收缩功能,对生育产生不利影响,子宫腺肌症患者自然妊娠率较正常女性降低50%,流产风险升高2-3倍,是导致女性不孕的重要病因之一。
    子宫腺肌症导致不孕的机制复杂,主要包括子宫肌层病灶引起子宫增大、宫腔变形,影响精子运输和胚胎着床;病灶局部前列腺素分泌增加,导致子宫异常收缩,干扰胚胎种植;子宫内膜血管生成异常,血流灌注减少,使内膜容受性下降,着床窗口缩短。患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、月经量增多,部分合并不孕或反复流产,妇科检查可触及子宫均匀增大、质地较硬,有压痛。
    超声检查是主要诊断方法,典型表现为子宫肌层增厚、回声不均,可见散在低回声病灶,MRI可更清晰显示病灶范围及与内膜的关系,对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生育预后有重要价值。根据病灶大小和分布,子宫腺肌症可分为弥漫型和局限型(子宫腺肌瘤),后者对生育的影响相对较小。
    轻度子宫腺肌症患者可先尝试自然妊娠,指导排卵期同房,必要时行人工授精。中重度患者或合并不孕年限较长者,建议先进行药物治疗改善子宫环境,常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,每月注射1次,连续3-6个月,可使子宫体积缩小30%-50%,病灶萎缩,停药后尽快行辅助生殖技术。
   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病灶较大者,可考虑手术治疗,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切除术适用于局限型病灶,术后妊娠率约40%-50%,但需避孕6-12个月,待子宫瘢痕修复;弥漫型病灶患者可行子宫动脉栓塞术,通过阻断病灶血供使其萎缩,但可能对卵巢功能造成影响,年轻患者需谨慎选择。
    辅助生殖技术中,子宫腺肌症患者卵巢反应性较差,促排卵时需调整用药方案,适当增加促性腺激素剂量,胚胎移植前使用黄体酮支持黄体功能,必要时联合生长激素改善内膜容受性,提高妊娠成功率。孕期需警惕子宫破裂风险,尤其是有手术史者,建议妊娠晚期提前住院待产,择期剖宫产终止妊娠。